张雷代表:双碳转型“先立后破”零碳产业园可成为重要载体-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张雷代表:双碳转型“先立后破”零碳产业园可成为重要载体-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中国新闻联播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2-03-08 16:16

绿色转型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张雷代表:双碳转型“先立后破”零碳产业园可成为重要载体

全国人大代表,远景科技集团 ceo 张雷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双碳转型的主要目标和思想是先立后破,其中的关键是先立只有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充分了,化石能源才有机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此外,零碳产业园也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先立’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

根据消息显示,今年两会期间,张雷提交了《让零碳产业园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建议他提出,在西部地区打造零碳产业园,培育绿色新工业体系,可解决新能源生产与消纳的错位问题,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还有利于降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成本,减少对国际化石能源的依赖,并提高中国产品突破未来碳关税壁垒的绿色竞争力

在张雷看来,零碳产业园能够将东部的一些高载能产业转移到西部的产业园,通过风电,光伏发电的绿色电力直接供给,再运用智能物联网以及储能等各种先进技术,可实现园区内100%绿电的平衡最终不仅能实现整体绿色能源供应,还能进一步在西部区域发展新型工业这个新型工业不仅来自于东部的高载能产业转移,也包括一系列来自于碳中和绿色技术应用所带动的产业,比如绿氢业:绿氢冶炼,绿氢治钢,绿色合金,再比如说像生物合成等各种碳中和相关的技术

张雷认为,在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具备培育绿色工业革命的条件中国幅员辽阔,可再生能源资源可提供数倍于中国经济之所需特别是西部地区,拥有全国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潜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的9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其中7个在西部地区以绿色工业为抓手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打造新型基础设施,利用新能源 发展新工业体系,促进当地发展,在协调东西部共同发展和缩小东西部差距发挥重要作用

以鄂尔多斯为例,利用当地广阔的戈壁高原,打造零碳产业园,通过风能,太阳能和储能组成智能电力供给系统,在园区发展动力和储能电池,电池材料,电动重卡,绿色制氢等上下游集成产业链,将创造千亿产值,减排数千万吨碳,还可新增上万个新型绿色岗位,成为内蒙古等地能源体系转型和重塑新工业体系的典范。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碳中和转型的历史机遇下,鄂尔多斯打造的零碳产业园将推动电动汽车和新能源这两个万亿美元产业的发展。。

张雷说,在西部地区落地绿色产业,打造零碳产业园,还有助于解决新能源生产与消纳的错位问题中国的经济和人口重心80%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大量的重工业也在这个区域,中东部若完全依靠分布式发电,难以满足全部新增电量和电力平衡需求但西部是风光等绿色能源资源富裕地区,造成了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和产能与用能的错位尽管国家已经在规划实施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的西电东送的工程,但也应该同时重新谋划产业布局,就地发展绿色工业体系,在西部地区将可再生能源生产与可再生能源消费结合

在西部基于绿色能源,构建绿色新工业体系,有助于解决中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差距,避免西北区域在脱碳降碳和转型中掉队,还有利于降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成本,减少对国际化石能源的依赖,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提高中国产品的绿色溢价和国际竞争力他表示,三北地区的风光电成本已在 0.2 元/度以下,2023 年风电成本将实现0.1元/度通过零碳的生产方式,可升级中国工业体系,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为此,张雷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支持零碳产业园技术和模式发展,全面推动零碳产业园落地零碳产业园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地方产业体系整体布局,新能源开发规划,新型电力系统运营资质,产业园标准制定,能耗和排放优化等系统性工作和难题,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优势,快速解决过程中的系统性新课题,支持相关技术创新和零碳产业园模式落地

第二,完善零碳产业园相关标准目前国内外缺乏明确的零碳园区定义和实施指南,尚未建立碳计量,碳管理,零碳闭环的全局观,亟需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

第三,加快把部分高能耗,高碳排放企业和产业向西部转移,用绿色电力支撑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业体系,各地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别很大,低能效和高碳排放普遍存在,而能耗较高的重化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很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很重要,有关部门可充分考虑西部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和充裕的绿色电力,统筹全国资源环境和要素禀赋,加强引导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布局

0
网友吐槽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尊龙凯时国际的友情链接

财经科技教育健康房产汽车旅游娱乐时尚图片

尊龙凯时国际 copyright © 2002-2021中国新闻联播尊龙凯时国际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尊龙凯时国际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作者或来源机构不同意本站转载采用,请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刊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所刊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及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亦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