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旅游“去门票化”已成趋势,多地并行免门票政策,这在短期内对刺激当地旅游消费市场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并不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久远之道。
尤其是许多传统生态观光类景区,门票收入仍占据业务大头,但面对革新趋势,许多旅游企业纷纷改变战略打法,把更多目光聚焦在文创、餐饮、住宿、娱乐等“二消”上。如果说门票是出游的“必选项”,景区该如何利用好这个必选项让二消更广阔的落地开花、驱动更多消费力呢?
作为深耕智慧旅游9年的科技创新企业,票付通建议景区牢记两个“7”——
一是7次营销。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景区推广一个产品时,至少要营销7次以上。从游前的内容种草,到游中的ip印象强化,“营销”要贯穿始终。每一个二消都是一个新的场景,它不仅要为本身服务,更要做到为下一个场景来服务。
二是7字理念。我们想到旅游必然会想到“吃住行游娱购”,随着互联网对行业的冲击,如今旅游设计的理念在这基础上又再加上了“文商养学闲情奇”7大关键字。二消不再是满足游客基本需要的存在,二是创造更多精神食粮的存在。
因地制宜 打造爆品
美食吸引法:引入本土特色餐饮或国内外知名品牌,打造景区一站式美食打卡体验。同时还可延展举办美食文化节、民宿文化节,让餐饮与目的地双向赋能。
夜游延长法:数据显示,过夜游客的消费力比普通游客高出3倍。景区可以通过开放夜间观光,打造一系列如露营、音乐节、舞台剧等项目,带动住宿等二次消费提升。
ip复购法:依据景区主营业务,打造自主品牌。如鼓浪屿、故宫等景区结合ip推出许多文创商品,许多游客回家后仍然会在线上继续购买这些产品,长尾效应十足。
跨界结合法:从露营到飞盘到围炉煮茶……用户的兴趣点层出不穷,景区可及时抓住风口,对二消场景进行植入。但面对这些网红项目,在考虑到建设成本的同时,还需注重是否与景区的主营业务契合,忌盲目跟风。
游前预售 二消前置
景区可以利用免费门票做为噱头,发起限时抢购活动,打造饥饿营销,先让更多客流进园,为二消创造更多的机会。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到,二消消费不仅能存在于线下现场,我们可以将它巧妙地前置于游前。
票付通景区营销系统拥有100 营销工具,可以满足景区不同场景、不同活动的需求。旅游券便是其一,景区可以发布折扣旅游券,内含如:门票2张 住宿1晚 午餐券双人,提升餐饮酒店等二消收入,让游客停留景区时间更久。
另外,景区还可以发布折扣套票,内含如:景区大门票 a子景点门票 b游乐项目门票,提前帮游客安排园内最佳游览路线,而二消场景也恰好融于其中。同时,以「景区套票1元领」为主题,发起砍价活动,平均每单可以再次触达50 新用户,让裂变增收更有可能。
“无感消费” 拉动创收
在景区游玩过程中,如果能适度降低游客对于消费的感知,就能无形中拉高更多的消费频率。票付通营销系统可以为景区打造线上微商城,并植入一卡通功能,游客随时随地自助开卡,配合如满300送80之类的的活动,引导游客储值。
储值后的游客自动成为景区会员,并享受多项会员福利,不断刺激其复购。同时手持一卡通二维码,游客可于任一二消点进行消费,款项直接从卡内余额扣除,无需再进行频繁地现金支付。
景区还可以通过票付通营销系统中的优惠券功能,在每个二消景点旁铺设优惠券二维码,每游玩一个项目,即可获得下个项目的现金优惠券,串起每个场景的联系,无形间拉高游客客单价。
聚焦游后 刺激复购
年卡是提升游客复游率的绝佳利器。针对首次入园的游客,景区可以引导其购买多人版或家庭版年卡套餐,如:300元全年全家无限次入园。这样多人高入园频次的模式,将给二消项目带来更多机会。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景区应该充分利用好大数据信息。通过票付通商户数据中心,景区可以分析用户画像,再通过各种营销工具向不同游客推送不同活动内容,如景区节庆、新品上线、特价优惠等,让“回头客”不断持续。